近日,省檔案館2020年度館藏重要檔案修復保護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項目啟動時間晚、人員調度困難,省檔案館技術保護處在館務會議的堅強領導下,目標同向,工作同干,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處室負責人和項目經辦人利用周六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監督項目質量和進度,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了24萬頁館藏重要檔案的修復工作,其中還完成了1.8萬頁檔案的去酸任務。涉及修復的全宗有兩浙鹽務管理局(兩浙鹽運使署)、浙江省郵政管理局、浙江軍郵第一總視察段、救國公債勸募會浙江分會、浙江興業銀行杭州分行、杭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蠶絲公司杭州辦事處、嘉興辦事處、財政部貿易委員會浙江辦事處、中國紡織建設公司杭州辦事處、浙海關、財政部緝私署浙江緝私處等館藏11個民國時期檔案全宗和建國后浙江省建筑工程局(省建筑工業廳)、浙江省總工會、浙江省統計局等3個全宗,共計有14個全宗1900余卷24萬余頁紙質破損檔案。 
亮點一 解決了檔案修復專業人才匱乏與館藏破損重點檔案數量龐大之間的矛盾。項目通過政府采購公開招標方式,依托檔案中介服務機構,借助社會力量完成館藏破損檔案修復任務。 
亮點二
檔案修復技藝進行跨地域行業間交流、師徒制與學院派之間取長補短,淬煉了檔案修裱保護技術,加強了檔案保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亮點三 項目依托區域性國家重點檔案保護中心平臺,利用設備(如等離子霧潤脫酸機、檔案除塵整理臺、多功能檔案修復臺等)為傳統手工修裱為主的檔案修復工作提供了智能輔助,使富含科技含量的修復軟、硬件賦能傳統手工修復技藝,提高了檔案修復的精細程度和實施效率。 
▲修復前 
▲修復后 
▲修復前三頁黏在一起 
▲修復后
亮點四 綜合考慮檔案修復難易程度,不斷完善破損檔案修復難度系數折算的項目管理辦法,為重度破損檔案搶救修復提供了科學有效的量化管理依據。 
▲修復前 
▲修復后 
▲修復前 
▲修復后
亮點五 將破損檔案進行修復加固的同時,對酸化紙質檔案進行批量逐頁脫酸,達到檔案紙張PH值中性偏堿的預期目標,積累了檔案脫酸的實踐經驗,填補了省檔案館的保護技術空白。 
▲去酸前 
▲去酸后
摘自:浙江省檔案館微信訂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