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記載歷史,承載中華文脈。 走進檔案,尋找浙江精神背后的文化故事?!?/span> 由浙江省檔案館和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聯合推出《跟著檔案去旅行》系列節目,每周六21:45播出。節目將根據省檔案館和各市縣檔案館館藏的珍貴檔案史料,發掘檔案背后的故事,解讀檔案背后的浙江人文精神。 
《跟著檔案去旅行》系列節目,就是根據現存各地的檔案史料,重現古村的歷史故事,通過鏡頭帶大家一起游覽浙江的美麗鄉村,感受詩畫浙江的魅力。 
蕭山樓塔的起源 
唐代許嵩編撰的《建康實錄》中的記載,追溯樓塔古鎮的起源還得從東晉名士許詢開始說起。相傳許詢隱居在百藥山頂洞穴,后羽化成仙,因而將其遺跡均冠之以仙,樓塔古稱仙巖便由此而得名。 
王勃留下的千古名句道盡了樓塔的靈氣。在錢镠建立吳越國之后,樓氏先祖樓晉率軍士在此沙洲鑄劍為犁、拓荒屯田、伐木造屋,從此這里開始喚作樓家塔。 
樓家塔因為四周環水土地有限,人們除了填溪造屋外,只有緊縮宅院和公共交通面積,于是便有了古鎮如蛛網迷宮般的小弄巷,僅有0.5平方公里的樓塔古鎮,卻藏著30多個里弄。 
蕭山樓塔的故事 
樓英,樓塔人,生活在600多年前的明朝。樓英是他的筆名,真名叫做樓公爽。樓家三代都從醫,樓英十歲就明通醫理,是元末明初的一位江南名醫。 
為了讓他的醫術惠及天下,樓英花了30年的時間,編寫了《醫學綱目》,后來這本書也成為了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的重要參考書。 
如果說有一曲古曲能讓一城人守望傳承600多年,那一定是樓塔細十番,據說當年的樓塔細十番演奏的內容,大部分以歌頌大禹治水的功德為主,而如今的細十番則表達了樓塔人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說起細十番,樓正壽可謂無人不知,他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樓塔細十番協會會長。從9歲開始學習細十番,樓老已經演奏了整整60年。 
蕭山樓塔的新生 
有人說,以前的樓塔一切都是黑白的,房子是,人是,記憶也是。而如今的樓塔,是靈動的、鮮活的、時尚的。 
中國美院城鄉統籌綜合研究院就與樓塔鎮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美院的工作室將進駐古老的四合院,2500多名學生將在樓塔的畫室求學。 
鄉村建設需要全新的理念,讓農村更像農村,這才是中國未來鄉村該有的樣子。 想了解更多有關節目信息,記得鎖定浙江電視臺新聞頻道每周21點45分《跟著檔案去旅行》,讓我們跟著檔案去感受浙江精神背后的文化故事。
摘自:浙江省檔案館微信公眾號
|